9月23日,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中石协)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组织召开了“油气管道工程用TE555增材制造三通”产品鉴定会。
鉴定委员会由中石协秘书长张冠军、石油管材及装备材料服役行为与结构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霍春勇、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首席专家王旭、金属高性能增材制造与创新设计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林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张林杰、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余志峰、中油国家油气钻井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天明等专家组成。张冠军担任鉴定委员会主任并主持了鉴定。
本项目围绕油气管线或站场用低温厚壁大口径三通的技术要求, 利用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开发了适用于-60℃和-45℃低温环境油气管道工程用Φ1219mm TE555增材制造三通产品。产品质量符合《中俄东线站场低温环境(-45℃)用D1422 X80 管材管件技术条件 第1部分:热挤压三通》,以及Q/SY-TGRC 201-2022《油气管道工程用TE555增材制造三通》标准要求。
自主研制的增材制造设备及三通产品打印作业现场
本项目由北京隆盛泰科石油管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管网集团(新疆)联合管道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联合完成并申报鉴定。项目组负责人在鉴定会上汇报了项目研制情况、视频展示了产品研制现场。鉴定委员会专家对研制过程、检测分析报告等技术问题进行了质询,项目组逐一进行了回答。
鉴定委员会听取了项目组增材制造三通研制开发汇报、审阅工作和技术总结报告、技术经济分析报告、查新报告、检测报告等相关资料,视频察看了生产现场,经质询和讨论,形成了鉴定意见:“油气管道工程用TE555增材制造三通”产品为国际首创,总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同意通过新产品鉴定。建议将企业标准升级为行业标准、进一步优化制造工艺、尽快将产品应用于油气管道工程。
增材制造三通不仅大幅减少了传统制造方法的工序流程,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制造过程自动化程度高,产品质量稳定,而且改变了传统的设计和制造理念,可快速响应生产要求。增材制造三通还具有各部位性能差异小,无厚度效应和方向性、无壁厚以及其它形状尺寸限制、不受钢坯质量和规格的影响等优点。另外,还具有可根据现场应用环境及性能要求,灵活改变结构、尺寸和材料成分的优点。
增材制造技术与产业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热点课题。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认为增材制造是决定2025年经济发展的12大颠覆技术之一,其发布的《增材制造发展的主流化》探讨了增材制造40年发展历程,作出了增材制造将成为主流制造技术的判断。中国工程院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组近年来持续关注增材制造产业发展动态,研讨了面向“十四五”时期及中长期的增材制造产业路线图。
当前,以增材制造(3D打印)为代表的新制造技术,其基础研究、关键技术、产业孵化等都在快速发展。增材制造技术完全改变了产品的设计制造过程,被视为诸多领域科技创新的“加速器”、支撑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基础技术;进一步改变了产品的生产模式,驱动定制化、个性化、分布式制造;通过云制造并与大数据技术结合,加快传统制造升级,实现制造的个性化、智能化、社会化;将对制造业起到巨大的推动和颠覆性变革作用,助推航空、航天、能源、国防、石油石化、汽车、生物医疗等领域核心制造技术的突破和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