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中文 | English

产经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产业动态>> 产经要闻
两会代表建言: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3-09     分享:



在过去的一年,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稳步有序推进,在顶层设计和政策执行等层面都取得了积极成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路线图;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聚焦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描绘路线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2022年工作任务重点包括:“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两会期间,委员代表们就正确认识和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纷纷建言献策。



聚焦

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

1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张兴赢表示,对于碳达峰碳中和来说,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摸清家底。我们要知道究竟我们目前的碳排放情况是什么样的。不同的行业,它究竟排放量多少,那么在国家采取相关的政策措施后。它的效果究竟怎么样的。我们需要有一个客观的评估。

2

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教授钟茂初认为,要切实纠正碳达峰碳中和的认识误区,片面强调发展低碳产业、削减高碳产业,可能影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产业目标。“高碳产业”“低碳产业”是产业本身的性质,都是国民经济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不能仅从碳排放程度的产业特性来决定是否发展某一产业。同理,“高污染产业”“低污染产业”,也是产业本身的性质,不应以此作为产业取舍的依据。在产业支持政策方面,也不应只根据产业性质鼓励发展特定名录的“低碳产业”“环保产业”。

聚焦

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法规体系

1

全国政协常委周汉认为,国内现有相关法律如《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可再生能源法》《森林法》等虽然涉及“双碳”内容,但较为分散,缺乏对“双碳”愿景的统筹考虑,法律针对性、内容完整性和制度精准性有待提升。“双碳”战略在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程中,是前所未有的一个发展目标,既覆盖经济发展方式,又涉及社会生活观念,其法治保障是一项全方位、系统性工程,包括环境保护、大气污染防治、清洁能源、碳排放权交易等诸多方面,仅设立一部综合法,目前而言很难穷尽且针对性、操作性不强。

2

全国政协常委黄震院士建议,通过统筹法制、技术和市场推进我国“双碳”工作。要加快“双碳”法制体系建构,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立法为实现碳中和提供法律保障现有碳减排相关立法涉及环境保护法、能源法、资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税法等多个领域,这些立法都涉及温室气体控制,但受限于其自身的立法目的和立法时机,缺乏对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统筹考虑,立法目的和内容无法有效衔接。要统筹推进“双碳”法律法规与配套规章立改废,重点加快面向双碳目标的环境保护法体系、能源法体系和相关法律构建,为我国能源变革与转型、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坚强法制保障。

聚焦

加快构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新型电力系统

1

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认为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主力军。建议:一是支持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其原料及产业链各环节生产能耗不纳入能耗总量考核。二是尽快完善相关规范标准,配套相应政策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引导电动汽车成为电网储能终端。三是提高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制造业零碳、低碳能源自给率。建议允许其自建光伏、风能电站,并配套完善相应体制机制、政策措施,优惠减免过网费,从而实现自发自用,既满足增量用能需求,又不增加碳排放,实现制造端全绿色生产。

2

全国人大代表、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月明认为在双碳目标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必然选择。建议,出台风能、光能、生物质能等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制定更明确的装机和进度目标;进一步发挥国有能源电力企业在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中的压舱石作用;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技术、材料、应用等方面的创新和攻关,提高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和调控能力;采取加大专项贷款、税收等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力度,优化项目审批流程,适度上调可再生能源的上网电价等措施,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专业机构的作用,引导产业有序发展。

3

全国人大代表、明阳智能董事长张传卫表示“双碳经济”将培育壮大低碳产业新生态,并加速工业领域低碳化转型。张传卫强调,“源网荷储一体化”的电网结构调整,及数字技术与能源系统的深度融合,是未来能源供应链低碳升级的重点领域,相关技术研发、装备制造、专业服务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4

全国政协委员赵延庆提出加快构建“源网荷储”互动的新型电力系统,在新能源主动支撑、有源配电网建设改造、网源荷储协同互动、全电磁仿真建模等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性、前瞻性问题领域进一步加大研究和投资力度,在国家科技项目、示范工程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不断提升对新型电力系统的特性认知能力、运行控制能力与故障防御能力。加强新技术、新设备等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切实解决电力系统实际问题,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聚焦

推进低碳、零碳、负碳科技创新与产业链升级

1

全国政协常委黄震院士建议,大力推进低碳、零碳、负碳科技创新与革命。要达到“双碳”目标,人类必将从基于自然禀赋的能源开发利用,走向基于技术创新的新能源开发利用,必须紧紧依靠一系列颠覆性、变革性能源技术突破作为战略支撑,要高度重视能源科技革命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建议加大可再生能源发电、新能源为主体新型电力系统、可再生燃料、碳捕集与利用和储能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的支持力度,在长期总体框架下设定短期、中期、长期的技术开发目标,给予政策鼓励以及资金支持,实现颠覆性、变革性能源技术系列突破,同时要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

2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建议,在国家层面设立跨领域综合交叉的碳中和重大科技专项,发挥国家体制优势,超越领域限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形成全面支撑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技术体系,推动我国能源体系及工业结构全面升级。

3

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建议参照抽水蓄能,建立适用新型储能特点的容量电价政策,形成稳定合理的收益空间,构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各类储能产业健康发展。同时,加快国内锂资源勘探开发,保障供应链安全;加强自主创新和科技攻关,提升资源循环高效利用水平。

4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舒印彪提出加快推动电化学储能规模化发展。国家有关部门指导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组建电化学储能技术“创新联合体”,整合产学研用资源,加快突破高能量密度、高安全、低成本和长周期存储等关键技术。完善电化学储能技术标准体系,健全设计制造、建设运营和回收利用等全产业链规范化管理机制。此外,建议,国家层面尽快完善高温气冷堆商业化发展规划,加快开展高温气冷堆替代退役煤电厂的技术研究和项目实施,国家相关部委支持大型央企牵头成立创新联合体,开展在退役煤电厂址建设高温气冷堆的项目评估、工程设计等关键技术研究,启动一批项目建设。同时,支持高温气冷堆技术出口,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5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董事长马永生建议加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产业顶层设计,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CCUS产业链示范及商业化应用,加快CCUS管网规划布局和集群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财税激励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为CCUS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

6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服深圳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郝振山分析,虽然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取得长足进步,但与需求相比,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目前的产业链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我国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需求。建议“十四五”期间,借鉴海洋油气工程技术和经验,发展海上安装运维装备,从设计、制造、安装、运维等方面全面提升海洋产业链水平,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


聚焦

工业绿色低碳转型

1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能源集团包头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贾润安认为推进现代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是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的重要途径建议国家相关部委尽快制定出台关于能源消费总量、强度及能量消耗的计算标准和统计规范,明确考核方式,使其成为指导项目列规的政策依据。

2

全国人大代表、海螺集团董事长王诚建议,借鉴电力、钢铁行业碳核定标准模式,加快制订水泥行业统一的碳基础核定标准,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更加合理科学地分配碳权,引导企业大力实施技术创新,鼓励先进,淘汰落后,体现优胜劣汰,切实避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不正常现象。

聚焦

发挥金融体系作用

1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主席王冬胜表示要实现“双碳”目标,实体经济的所有行业都需要遵循以科学为基础的低碳转型路径。作为所需气候融资的提供者和促进者,金融业通过与政策制定者、监管部门、地方政府及企业的密切合作,可以在支持转型领域发挥关键性作用。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