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强国调研纵深行 炼化一体化,是指炼油、化工产能的一体化规划、运营或转型。研究机构预测,至2035年,世界范围内的能源消耗,石油产品占比将降低至28.5%,与此同时,化工产品经济价值占比则呈现增长态势,将在2035年达到50%。 目前,不少企业不断加快炼化一体化产业布局,并努力推动基础化工原料向高端精细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延伸发展,在拓展供应范围的同时,获得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 01 化工产业的“掘金”空间 炼化一体化,并非“忽如一夜春风来”。 今年2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炼油大国,炼油总产能达到9.2亿吨/年。业内专家认为,长期来看,我国炼油能力正处于新一轮较快增长周期,预计到2025年,炼油能力将增至10.2亿吨/年。另一方面,随着发动机技术的发展,车辆用油效率提升,加之各大汽车厂商纷纷布局新能源汽车,成品油消费需求将进一步下降。产能与销售“剪刀差”的扩大,将进一步凸显炼油产能的过剩。 与炼油产能过剩相反,我国诸多化工产品存在缺口,比如芳烃、烯烃等基础化工原料。面对化工原料及下游衍生品存在的巨大掘金空间,许多企业开始“减油增化”结构调整。在政策导向方面,国家也明确新建炼厂必须按照炼化一体化布局建设。 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提出,推动产业集聚发展,重点建设七大石化产业基地,包括大连长兴岛(西中岛)、河北曹妃甸、江苏连云港、上海漕泾、浙江宁波、广东惠州、福建古雷。 相比传统炼油,炼化一体化产品更丰富、生产效率更高。有分析数据显示,与同等规模的炼油企业相比,炼化一体化企业的产品附加值可提高25%,节省建设投资10%以上,降低能耗15%左右。墨西哥湾、东京湾、新加坡裕廊岛、韩国蔚山、沙特朱拜勒和延布、比利时安特卫普等全球主要炼化生产基地,也多为炼化一体化生产基地。炼化一体化由此成为当下炼油行业转型共识。目前,我国新建的大型炼化一体化企业正不断降低成品油收率,大幅增加化工产品占比。 02 打通“隔墙供应链” 近年来,中国海油在炼化一体化方面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在广东惠州大亚湾,中国海油已建成惠州石化一期、二期项目,达到2200万吨/年炼油、250万吨/年芳烃生产能力。目前,惠州石化19大类优质石化产品畅销国内外,被誉为“中国最富有活力和最具竞争力的炼化企业”。 与惠州石化一墙之隔,中国海油携手壳牌,先后建成年产100万吨乙烯的中海壳牌一期项目和年产120万吨乙烯及其衍生品的中海壳牌二期项目。中海壳牌由此成为亚洲最大的乙烯生产厂之一。 两家公司就此打通了“隔墙供应链”:惠州石化加工原油,在收获成品油的同时,将生产的石脑油供给中海壳牌,加工成乙烯及其他衍生品。两家公司通过“强强联合”,形成规模效益,发挥成本优势。如今,规模更大、技术更先进的中海壳牌三期项目开工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国海油在广东惠州的炼化一体化布局,并继续扩大优势。 在中国海油渐成规模的炼化一体化项目带动下,惠州大亚湾石化产业“渐成气候”,德国巴斯夫、瑞士科莱恩等全球石化顶尖企业纷纷在此落户。随着大亚湾逐渐崛起成为一座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并继续朝着规模化、集群化、一体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基地内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关联度高达85%,原料就地转化率约71%。 在海南东方市临港产业园区,中国海油也在推进炼化一体化。 多年前,中国海油在这里成立中海化学富岛公司、东方石化公司。富岛公司先后建成投产了2套化肥装置、2套甲醇装置,以中国海油自产的海上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大颗粒尿素、甲醇及下游产品。东方石化公司建成120万吨/年DCC(催化裂解)联合装置,并配套丙烯腈、MMA(甲基丙烯酸甲酯)、SAR(废酸回收)等化工装置,于今年2月投产。新投产的化工装置以富岛公司生产的液氨、甲醇和东方石化生产的丙烯等产品为原料,生产高附加值的丙烯腈等精细化工产品。一墙之隔的两家公司,由此“连通”。 此外,在宁波大榭,中国海油将建成具有千万吨级原油加工能力,拥有催化、加氢、重整、苯乙烯制造等近40套大型生产装置的炼化一体化产业基地。其中,320万吨/年催化裂解、100万吨/年气体分馏、30万吨/年稀乙烯法制乙苯-苯乙烯等多套装置为目前国内单套规模最大装置。 03 “破茧”之力如何孕育? 据调查数据统计,当前我国炼化行业已进入新一轮产能扩张期,10多个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大力推进。从2019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底,国内一体化炼厂预计新增炼油能力2.455亿吨,并配套新增1900万吨乙烯和3510万吨芳烃产能。 随着国内炼化市场进一步放开,壳牌、埃克森美孚、巴斯夫等大型国际企业也接连在中国合作建设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 避免化工产能“过剩”,如何提前应对?专家给出的建议是:瞄准新型炼化一体化。 所谓新型炼化一体化,是指向精细化、高端化延伸,以高端化工产品强链、延链、补链。当前,我国石化行业高端石化产品供给不足,比如近年乙硫醇、正十二硫醇等多种进口化工品都出现缺货、涨价现象。 相比传统化工,新型炼化一体化具有技术壁垒高、应用场景细化等特点。企业要进军新型炼化一体化,必须突出市场需求,强化技术攻关,生产高端化、差异化化工产品。 多家企业已经开始布局。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的总投资超100亿美元,计划分两期建设。一期项目主要包括乙烯装置及高端聚乙烯、聚丙烯等生产装置,生产的多种高端化工产品可满足客户在多种应用领域的需求。今年5月投产的年加工原油能力1600万吨/年的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也将生产高附加值、紧缺型化工产品。 中国海油与壳牌联手推进的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充分发挥规模、技术优势,瞄准生产差异化、更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三期项目建成后,中海壳牌总体乙烯产能将达380万吨/年。三期项目与现有的一期、二期项目优化整合后,将进一步提高炼化一体化程度与资源利用效率。 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将建设世界级规模的聚烯烃装置和高端聚醚多元醇装置,并在亚洲及国内首次引进生产α-烯烃、合成醇和合成润滑油基础油的新技术。这将使三期项目生产的化工产品具备高附加值、高差异性、高品质,减少中国市场对高性能茂金属聚烯烃、高端聚醚多元醇等产品的进口依赖。 在海南东方市临港产业园区,对于海上自产、难以利用的高含二氧化碳天然气,中国海油强化技术研究,努力将其转化为高价值化工品,更好实现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