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中文 | English

产经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产业动态>> 产经要闻
封碳2000万方!我国首个海上碳封存示范工程迎新突破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2-01     分享:

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

示范工程项目

自今年6月1日投用以来

已累计封存二氧化碳

2000万立方米

为油田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注入动能

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

示范工程项目

项目位置:南海东部油田恩平15-1平台。

作业参数:年封存量达1.5亿立方米














恩平15-1平台

亚洲最大的海上原油生产平台

也是所在油田群的中心平台

油田群高峰日产量超7000吨


油田开发伴生的二氧化碳

通过一套二氧化碳回注系统

二氧化碳回注井

被捕获、分离、加压

气液混合的超临界状态

以每小时超8700立方米的速度

回注至距平台3公里

海底地层800多米的咸水层



湿气回注VS干气回注


采用湿气回注还是干气回注?

在研究、探索碳封存项目初期

为充分对比二氧化碳干气回注

和湿气回注方案的

可行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恩平15-1平台生产准备人员

与南海东部油田深水工程建设中心团队

一起展开调研


研究发现,湿气回注方案中,气相组分和操作条件变化会影响二氧化碳超临界态中水的状态,存在碳回注管道严重腐蚀等风险,因此,国内外油田超临界二氧化碳回注系统采用的大多是干气回注方案。



方案敲定后,为了将二氧化碳封存全套装置集成到甲板面积有限的平台上,项目团队采取特有的模块化和成橇布置方式,研制出适用于海洋高湿、高盐环境的超临界大分子压缩机。


此外,生产准备人员深入分析二氧化碳分压对海管腐蚀的影响,提出在分离器下游增设脱气罐,将流体中溶解的二氧化碳脱出,减少二氧化碳对海管的腐蚀,保障碳封存项目后期实施、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全副武装的“绿色通道”


在恩平15-1平台

井口夹层甲板

一人高的绿色二氧化碳

回注井采油树

在一片橘色、红色采油树中十分醒目


目前,油田开发伴生的超临界状态二氧化碳,正从这里进入一条长长的水下“绿色通道”,源源不断地回注至海底“巨碗”当中。



“难,超预期的难!”回忆起这口二氧化碳回注井的诞生历程,恩平15-1油田群开发项目组钻完井经理邓成辉连说了两个“难”。通常打一口井深相近的井仅需15至20天,但完成这口二氧化碳回注井耗时2个多月。


为了确保回注井打成后二氧化碳注得进、封得住,项目团队针对钻完井作业风险和二氧化碳的特殊性质,开展了技术攻关。


技术人员采用特制钻井液,既能有效抵抗酸性二氧化碳腐蚀,又能支撑井壁、润滑井眼,让钻进之路通畅无阻。他们还研发出系列方案,确保该井在长达几十年的注入期间拥有“金刚不坏之身”



为了确保二氧化碳回注周期井下安全、及时监测井筒完整性,项目团队安装了“井下听诊器”。


“这是某个井下测点的压力值,这是温度,各类数据一目了然。”在恩平15-1平台中控室,生产监督雷梦飞指着监控屏幕上的监测数据说。每隔一米就有一个监测点,就像数千只眼睛,在看不见摸不着的井下无死角观察注气管柱的情况。



为了保证回注井正常、稳定注入,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平台生产人员跨专业深入学习地质油藏、井身结构设计、井下永久式光纤实时监测技术原理,再结合地面工艺参数监测情况,全方位监测回注系统及回注井运行状态。


确保上万零件健康运行


二氧化碳回注压缩机

每小时排量高达10000立方米

如何保证设备稳定运行?


整个二氧化碳回注系统由20台设备、上万个零部件组成,任何一个“器官”出问题都会影响系统安全运行。面对挑战,平台维修人员提前梳理设备关键运行数据,制订设备巡检制度和定期保养制度,梳理系统运行巡检关键点36处。



在回注系统运行过程中,维修人员通过认真细致的现场巡检,及时发现压缩机填料存在渗漏故障,随即对填料进行更换,保证机组平稳、安全运行。


“碳封存项目安全平稳回注二氧化碳超过2000万立方米,这是继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领域从无到有重要突破之后的又一重要节点,为后续‘岸碳入海’等相关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现实条件。”项目负责人表示。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